疫情后的景观需求

疫情后的景观需求
答案:疫情之后, 人们对于户外活动和自然环境的需求显著增加。对健康和安全的关注推动了对于开阔空间、良好通风环境以及亲近自然的设计要求。 开阔绿地、社区花园、屋顶花园等能够提供社交距离并促进身心健康的景观设计成为了新的焦点。 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更多绿色基础设施以增强城市的韧性也成为了一种趋势。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 也反映在住宅区和商业项目中。

对自然空间的渴望
随着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和限制措施, 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达到了前所未高。公园、绿地和户外休闲区域成为人们逃离拥挤室内空间、享受清新空气的理想去处。这种趋势促使设计师们在规划时更加注重将自然元素引入到日常生活中, 如增加水景、种植更多的树木和花卉等, 旨在创造既美观又具有疗愈效果的空间。 这也促进了城市绿化率的提升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健康与安全的考量
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健康设施如步道、自行车道和健身器材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显著提高。除了支持身体活动外, 设计师还考虑到了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 比如通过设置安静角落或冥想区域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和焦虑感。为了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许多新项目还特别强调了清洁卫生标准, 包括增设洗手站和采用易于消毒的材料等措施。

社区凝聚力的增强
疫情期间, 社区的支持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在后疫情时代, 强化社区联系成为了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创建共享空间如社区花园、户外厨房甚至是小型图书馆, 人们被鼓励走出家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这些场所不仅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机会, 同时也增强了居民之间的归属感和相互支持。 利用数字技术建立虚拟平台也是一种有效方式, 它可以帮助那些暂时无法面对面接触的人保持联系。

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型设计原则在后疫情时代的景观规划中占据了核心位置。这意味着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用户的需求, 还要为未来几代人留下一个更加宜居和健康的环境。具体做法包括但不限于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照明设施以及使用可再生资源等。通过这样的努力, 不仅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还可以提高整个社区的环境质量。 疫情改变了我们对于公共空间的看法, 推动着景观设计向着更人性化、更健康且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

给大家推荐一些园林景观常用的植物,常见的分类品种等等,希望大家喜欢我们的内容

(点击图片或蓝色字体浏览具体品种大全)

1、大乔木类 点击浏览更多(一般是行道树,高大植物)

大乔木

2、小乔木类 点击浏览更多(2~5米左右的有主干苗木

小乔木

3、地被植物类 点击浏览更多石楠 女贞 冬青等等篱笆类植物)

地被植物

4、造型树景观植物 点击浏览更多(常见的松树造型,黄杨造型,女贞造型等)

造型树

5、松柏类植物 点击浏览更多(隔离带,围挡使用最多)

松树

6、竹子类 点击浏览更多(早园竹,刚竹,毛竹等等)

竹子

7、球类植物 点击浏览更多(人工修剪成皮球状的苗木,如石楠球 冬青球)

球类植物

8、藤本类植物 点击浏览更多(攀爬植物 藤本月季 紫藤 凌霄等)

藤本植物

9、常绿乔木类植物 点击浏览更多大叶女贞香樟,含笑等)

常绿树

10、草坪草类 点击浏览更多(冷季型 暖季型 混播型)

草坪

11、园林花卉种子 点击浏览更多(草本居多 春夏秋三季开花)

微信图片_202306041716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