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种子/苗木生产销售 种子/苗木销售、运输、施工一条龙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18251509555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花海建设 >

不同黑麦草的区别-硬直-多花-草坪型-疏花-欧洲-一年生-多年生

时间:2025-08-01 23:30:45 点击量:

显而易见,黑麦草属植物是随着世界草坪业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起源于欧洲至中亚地区的它们在短时间内就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洲。

黑麦草属植物中危害最大者当属毒麦,原产于地中海地区,于20世纪初在进口的小麦种子中发现,属于无意引入,现在在中国已不常见。其他种类则多有记录,尤其是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黑麦草(L. perenne),只不过近年来硬直黑麦草(L. rigidum)似乎有种后来居上的趋势。

35.jpg

                体型介于黑麦草和多花黑麦草之间的硬直黑麦草

其实黑麦草属的分类与识别一直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即种与种之间的差别细微,即使是与其他属的区别也是模糊不清,各种性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过渡。正像《Flora of China》(FOC)描述的一样,黑麦草属是分类学上的一个“困难属”,属内的种与种之间均有或多或少的杂交,导致性状之间的过渡,即使是一个单独的种内其性状也是多样的,更有甚者,黑麦草属植物还常与羊茅属的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发生杂交。

36.jpg

                     花序具分枝的苇状羊茅

我们在野外收集了几个不同的种以及之间的过渡状态。请看下图:2为黑麦草,1则介于黑麦草与疏花黑麦草(L. remotum)之间,3为欧黑麦草(L. persicum),5为硬直黑麦草,4则介于欧黑麦草和硬直黑麦草之间,8为多花黑麦草,7又介于硬直黑麦草和多花黑麦草之间,6可看作是多花黑麦草中无芒的类型。

37.jpg

                4种黑麦草的8个不同体态

由此可见,除了毒麦,黑麦草属内种与种之间的变异极大而又极其相近。这种特性为园艺家培育并筛选出更多优良的草种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为本属植物的野外识别带来了困难,并且天然杂交的存在也为该属植物的拓殖产生了更多的机会,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下面就让我们来分别看看这几种不分你我的黑麦草。

38.jpg

                  生长旺盛的多花黑麦草


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带头大哥

多花黑麦草为一年生、越年生或短期多年生草本,是该属中最为高大伟岸,可达130 cm,小穗具花最多,有11~20朵,小花从无芒到有长芒,无芒类型很可能是和黑麦草杂交的后代,很是可疑。异花授粉。

原产于欧洲中部和南部、非洲西北部以及亚洲西南部等地区。20世纪30年代,当时位于南京的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央林业实验所从美国引进100多份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的种子,在南京进行引种试验,就包含多花黑麦草和黑麦草。如今已遍布中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结实量巨大且生长迅速,在华东地区的田间地头、荒地路旁均可见其踪迹。

39.jpg

                  路边生长的高大的多花黑麦草

多花黑麦草自栽培以来就经过不断的引种筛选和品种选育,20世纪70年代四倍体品种的出现是多花黑麦草品种选育的重要进展之一,到2007年为止,全国审定登记的多花黑麦草品种有12个(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 2007),育成品种6个,属间杂交品种1个。

39.jpg

                   典型的多花黑麦草花序

40.jpg

                极可能和苇状羊茅杂交之后的杂种的花序

硬直黑麦草与多花黑麦草形态相近,惟前者每小穗含3~10小花,而后者每小穗含11~22小花。中间也不乏过渡的类型。本种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中东至亚洲西南部。在19世纪,它被作为一种理想的牧草有意引入澳大利亚,从此成为澳大利亚南部的一种恶性杂草,除此之外还被引入或偶然传播至北美洲、南美洲和南非,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有愈演愈烈之势。

41.jpg

                 硬直黑麦草在中国的生长状态


黑麦草(Lolium perenne)——属中翘楚

黑麦草为多年生草本,植株较为低矮,约60 cm高,叶片也不及多花黑麦草宽,小穗具少数花,通常为5~10朵,且小花无芒。异花授粉,通常自交不亲和。

原产于欧洲的地中海地区、非洲北部、中东地区和亚洲的部分地区(中亚),该种早期由欧洲牧民作为牧草引种至欧洲各地,之后被欧洲殖民者带到了美洲、澳大利亚、南非等地,现已在世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并逸为野生。

在中国各地大量逸生的黑麦草

它在中国的首次记载见于1921年刊行的《江苏植物名录》。它是和它的好基友多花黑麦草一起被引入南京的,之后王栋于1942~1948年在当时的西北农学院从事牧草的栽培试验,试验材料中也有黑麦草,后来又从美国引入黑麦草的品种‘洞墓-70’,在中国南北各省广为推广。现在黑麦草在中国的分布面积甚至大于多花黑麦草,在全国各地散生,由于在黄淮流域的栽培面积集中,在该区域的逸生种群分布亦非常广。

42.jpg

                  缺乏定期修剪的黑麦草草坪

多个国家的研究者对黑麦草进行了多年的集约化繁育,培育出许多二倍体和四倍体形式的改良品种,该种还可与多花黑麦草自由杂交,并产生可育的杂种。

疏花黑麦草与黑麦草极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种为一年生,花期不具分蘖叶,小花外稃近卵形(而非长圆形),长4~5 mm(而非5~9 mm)。疏花黑麦草原产于欧洲北部至中部、西亚至俄罗斯西部,地中海地区极少见,在中国仅北京、黑龙江、上海、新疆、云南有分布记录,它在中国可以算是稀有物种了。

43.jpg

叶片与花序都比较纤弱的疏花黑麦草


44.jpg

                 疏花黑麦草的花序


欧黑麦草(Lolium persicum)——一门三毒麦

欧黑麦草为一年生草本,其高度介于多花黑麦草和黑麦草之间,植株较为细弱,小穗所含之小花最少,为4~6朵,通常为4朵,小花具芒。在遗传上它和毒麦(戳此复习)最为相近,且同为自花授粉植物,别称“欧毒麦”。

原产于欧洲,对该种的记载见于《中国植物志》第六十六卷(1977),中国有引种作牧草,分布区域较狭小,主要在西北地区有栽培及逸生。最近在华东地区也有发现,2015年我们在安徽省六安市的一处人烟稀少的公路旁发现了一池子,种在这个地方着实有点诡异。

45.jpg

                 安徽某公路旁种植池中的欧黑麦草

此外毒麦尚有一变种田野黑麦草(L. temulentum var. arvense)在中国有分布,该种亦原产于欧洲,与毒麦的区别是外稃无芒或有时具细弱的短芒,田野黑麦草危害与毒麦相似,别称“田毒麦”。但该种只在甘肃、广西、湖南、浙江曾经有过标本记录,1970年之后再未见有采集记录。我也只是在封存已久的标本柜里才见到它的真容。

48.jpg

               保存在广西植物所的田毒麦,被误鉴定为毒麦


49.jpg

                  田毒麦的花序放大

以上就是在中国有分布的所有黑麦草属植物的简介,它们之中有天使,给人类的草坪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恶魔,曾经给小麦的丰收带来可怕的梦靥。现在情况好多了,这个噩梦已经过去了,只有懒汉家里的麦田才会受到“杂草”们的严重影响,也只有疏于管理的草坪上才会猛的抽出一片不和谐的黑麦草小穗。考虑到我们的知识永远都要比大自然的进化慢一拍的事实,它们之间会不会再出现几个恶魔也未可知。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251509555

上班时间

7*24小时

公司电话

0527-83833333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