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三角梅病害防控
1.生理黄化(缺铁黄化)
疾病:三角梅发病初期,心叶发黄,叶脉间失绿黄化,基部叶片正常。随着病情的加重,黄色部位向下移动,直到整株发黄。幼叶比老叶更黄。
原因:一是土壤条件不适宜,如土壤粘度大、渗透性差、土壤贫瘠等。二是植物根系生长不良,吸收能力弱。三是营养补充不均匀,尤其是铁肥补充不足。
防治方法:栽种前对栽植土进行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速效营养,为植物健壮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及养分。适当混合粘土以增加渗透性。发病初期,国光黄绿色800-1000倍 莱绿士水溶肥叶面喷雾,结合根系浇灌和1000倍液促根改土,间隔5-7天。注意均衡补充必需元素,克服偏施大量元素肥或氮肥的习惯。

2.根颈腐病
疾病:三角梅染病初期,根颈部皮层出现棕色水浸状病斑,逐渐腐烂。向内发展可深入木质部,破坏输导组织,导致植物萎蔫、顶芽不发、根系变褐、发育不良、须根少、短。叶子脱落,一些枝条或整个植物死于黑色光杆。
原因:土壤中有细菌:一是栽培基质不消毒反复使用,基质滋生大量病原体,为植物发病提供感染源;二是园林建筑垃圾土带菌,未完全消毒直接种植。三是栽培土壤黏重,透气性差,易积水板结,感染病害;四是移栽时根颈部的机械伤口,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高湿导致植株发病,浇水过频、过量造成湿度增加,有利于植株发病,浇水方式不当(大水冲浇)有助于水的飞溅作用和水流传播。
防治方法:种植前,先对种植土进行杀菌处理,再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条件差,应适当增加活力源用量)。移植前后,尽量减少根颈损伤,降低发病率。发病后,用健致800-1000倍液体 浇水或喷洒800至1000倍的液体,杀菌促根,促进恢复。

3.炭疽病
疾病:受害部位最初为圆形或近圆形深色斑点,然后逐渐扩展到叶片,可占叶片的大部分,有时形成环状斑点。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上面有许多小粒。植物发病严重,叶片不断脱落。在高温高湿、阴影大、通风不良、栽培管理差的条件下,易发生和扩散。疾病可在4月展叶时发生,6月至7月风雨传播,7月至9月高温高湿季节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合理种植,避免密植,增加通风透光,补充足够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银泰600-800倍液可定期喷洒化学防治 思其灵用于预防和补充疾病前的营养,提高观赏性;国光景翠1500-2000倍液/必鲜500-600倍液/康浦800-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或初期喷洒 防治思它灵800倍混合液。以上药物轮换使用2-3次,间隔7-10天。

4.灰霉病
疾病:是一种常见且难以预防的真菌性疾病,病原体为灰葡萄孢菌,花、果、叶、茎均可发病。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形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缘有深浅的纹状线。感染后花瓣腐烂,腐烂部位有厚厚的灰色霉层。
细菌在土壤或病残体上以菌核的形式越冬越夏。灰霉病是一种低温高湿病,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至30℃,温度20℃至25℃、当湿度持续超过90%时,就是病害高发期。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空气、水流和农业作业传播。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合理摆放,增加植物间的通风透光,避免晚上叶面喷水。温室种植应适当开窗通风,增加空气循环,降低湿度。化学防治:500-750倍绿绿用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 混合液叶面喷雾1000倍,间隔7-10天。
5.煤污病
疾病:病原体是多种附生菌和寄生菌,常见的性态是小煤尘菌和煤尘菌,常见的无性态是烟霉和枝孢霉。小煤尘菌属子囊菌亚门,小煤尘菌属。菌丝体生于植物表面,黑色,有附着枝,并将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吸收营养。煤尘菌属子囊菌亚门,煤尘菌属。该细菌主要依靠蚜虫和介壳虫的分泌物。
原因:煤污染病的发生一般由蚜虫、介壳虫、虱子等吸入口害虫引起,在叶片和芽上形成大量的煤污染层,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影响三角梅的景观。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定期杀菌防虫,避免或减少煤污病的发生。国光必治800-1000倍/1500-2000倍 统一防治必鲜液400-600倍,有助于预防疾病的早期使用,早期使用可快速控制,减少煤污病的危害。

6.病毒病
病症:是一种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在三角梅苗圃生产中,刺吸式口器害虫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当蚜虫、粉虱、介壳虫等刺吸病植物被刺吸口器害虫,然后用口针刺吸正常植物,从而完成正常植物的感染。感染该病后的植物表现为花叶型。其典型症状是病叶不规则褪绿、浓绿、淡绿斑驳。早期植物生长无明显异常,但除斑驳外,病叶畸形、皱缩、叶明脉、植物生长缓慢或矮化、僵化。
植物病毒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难以预防和控制,多感染阻力弱的植物,因此在生长期应平衡营养,喷洒思其灵800-1000倍液体 金美康600-800倍液有助于预防疾病。
防治方法:发病后建议使用金美康400-600倍液体 思其灵800倍液喷洒浇水,连续2-3次,适当控制病害。
二、三角梅虫害防治
三角梅白轮盾介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枝条矮小,树势弱,枝条枯死。叶片受伤后失绿,叶面出现苍白斑点,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景观观赏。4月中上旬,第一代若虫开始孵化,4月下旬孵化盛期。七月初,第二代若虫开始孵化,八月初是孵化盛期。但由于天气原因,南方全年气温较高,发生时间较早,发生代数较多。虫孵化期是介壳虫防治的最佳时间,可采用必治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天。

三角梅蚜虫用成虫、若虫刺吸枝、叶汁,使受害叶卷曲、皱缩,受害部位因蚜虫分泌蜜露而粘手。蚜虫也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分泌的蜜露也容易诱发煤污病。蚜虫繁殖能力强,每年发生20至30代。3-6月主要危害,10月后产卵越冬。在24℃在温度下,发育最快。高温高湿不利发生,高于28℃对其发育不利。严重时,可喷2500倍液/1000倍死克液 2000倍乐克混合液喷雾防治效果更好。建议缩短用药间隔,一般间隔3-5天,连喷2-3次。
三角梅潜叶蝇食性杂,幼虫潜入叶肉钻蛀,潜道纵横交错,导致叶肉吃光,叶片枯萎。雌性用产卵器刺穿叶组织产卵,雌雄成虫吸收叶汁,使叶片出现许多白点。南方年发生10代,南方3月下旬可见成虫,4月至5月为盛期,危害严重。夏季发生较少,秋季虫口回升,数量不多。成虫羽化后1-2天交尾产卵。江卵产于叶背边缘,幼虫孵化后即可取食。幼虫期共3岁,气温20岁℃完成一代需要14天。物理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去除受害叶。化学防治,国光必治1000倍液,或国光崇刻2000倍液,或国光甲刻800倍液,可连续使用1-2次,间隔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