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跟风种植销售,华龙村如何突破

曾经,桂花树是村民心中的摇钱树”,高价卖,纷纷跟进抢种;现在桂花树跟风种植后遗症”种植者只想尽快展示它“烫手的山芋”处理掉。为什么同一棵桂花树的命运会逆转?种植者如何应对市场突变?6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访问大冶华龙村。

桂花种植5.jpg


曾经一棵树带富一个村庄

记者沿着柏油公路蜿蜒进村,只见翠木苍藤,满目翠绿,红墙蓝瓦点缀其间,宛如风景画。
全村620户,2400多人,家家户户端绿饭碗,人人吃绿饭。”华龙村党支部书记程大年介绍,绿苗种植是村里的主营业务,总种植面积超过1200亩。桂花树数量最多,面积约500亩。
大冶华龙村山无矿,林业资源得天独厚。20世纪80年代初,村集体林场技术员薛龙辉等3人将苗木种植技术带回村庄,掀起绿色发展旋风。村民们从种植水稻、小麦等普通作物转向种植花苗。
近卖到武汉,远卖到福建。”与桂花树打交道一辈子,73岁的薛龙波家珍如数,金桂、银桂、月桂、丹桂、四季桂等市场上的俏销品种,在华龙村都能找到。桂花树的流行也带动了产业链。薛龙波一家三代都在“盘树:薛龙波负责种树、挖树、苗木管护,儿子薛春松开拓市场对接客户,孙子薛苗开车运输。“种树积极性都高,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的都很少。”27岁的薛苗说。
经过近40年的艰苦经营,华龙村桂花树打造了一个品牌,许多外国老板来购买。一棵桂花树,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华龙村凭借苗木销售和农民工收入,每年收回近4000万元,人均净收入超过3万元。做得好的农民一年挣30万也没问题。”程大年说。

桂花种植4.jpg


价格涨跌如坐过山车

桂花树在过去的两年里突然踩刹车。

桂花树的价格就像坐过山车,直线下降。”薛龙波说,五年前,每棵直径12厘米厚的桂花树卖2200元,今年急剧下降到500元左右。
几个村民在一木地里聊天。薛昌明说:前几天我卖了六棵大桂花树,每棵树低到200元。我还是说了好话才想要这个价格。”薛敦敏回忆说,不久前流泪大卖”的经历——大树直径12厘米,大树直径4厘米,批发价115元。
一棵树开满城。为什么曾经卖过的桂花树进入市场寒冬?种植者一致认为是因为“现在桂花树太多了。”
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值钱了。”同村人薛继刚经营苗木业务10多年,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对市场了如指掌。前几年桂花树价值飙升,人们跟风抢种,积累过多,市场难以消化。”他告诉记者,不仅华龙村,全国桂花树价格也在下跌。
每个家庭都有树,规模不大。”薛昌明举了一个例子:有人去村里买桂花树,找了几个人,发现数量不均匀,却掉头走了。

华龙村党支部书记程大年介绍,目前村里没有苗木种植合作社,农民各自为政。当有采购需求时,每个人都互相讨价还价,低价竞争。

桂花种植2.jpg

腾笼换鸟从供给端发力

跟风种植、同质化生产肯定没有出路。只有走精品化、差异化,才能突破困境。”程大年说。桂花树不再吃香,纷纷退出市场。如今,华龙村正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腾笼换鸟,种植市场需求大、见效快、附加值高的幼苗。

5月21日,薛苗从湖南浏阳赶回村里,一次拉回30棵红花继木树。“虽然数量不多,但比桂花树赚钱。”薛龙波一边移植树木一边介绍:红花继木属嫁接观赏树,可随时种植销售,每棵树赚取1000多元的差价。村民薛昌明家换草坪,两年卖三次,每平方米卖5元,收入上万元。

桂花种植.jpg

薛昌明表示,村民们打算成立苗木合作社,集体取暖闯入市场,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

村委会也站了起来。“村里人种树手艺高,六月天栽树都能成活。”程大年表示,要充分发挥村民的种植技术特长。去年4月,该村引进了一家投资700多万元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转移了380多亩丘陵土地,发展了苗木产业,种植了20多种珍贵树种,如银杏梅花樱花和金楠木。公司聘请附近村民当员工,高峰期同时工作近70人。“每人每天130元,当天结清。”公司负责人李灼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