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紫荆树的寓意很好,而且观赏价值高,在园林绿化和家庭庭院种植中也很常见。紫荆枯萎病是一种常见的病虫害,是一种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传导系统疾病。今天,整理了紫荆枯萎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在种植紫荆时避免这种疾病。

一、紫荆枯萎症状:

植物种植密集,容易产生叶枯病,一般从6月份开始。主要危害紫荆花叶片,早期叶片产生红棕色圆斑,主要生长在叶片边缘,逐渐连续扩张,形成不规则的大斑点,叶片死亡,脱落。细菌从根部侵入,沿导管扩散到植物顶部,地面从叶片尖端开始变黄,逐渐枯萎脱落,导致枝条甚至整株枯萎。别枝发病,然后逐渐发展到整丛枯死;剥树皮时,可以看出木质部有黄褐色纵条纹,黄褐色轮纹坏死斑可以在横截面导管周围看到。

二、紫荆枯萎病防治方法

1.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2.注意苗圃地的轮作,避免连续使用紫荆苗。或在播种前施用70%五氯硝基苯粉3-5斤/亩。及时切除枯枝、病株,集中烧毁,用70%氯硝基苯或3%硫酸亚铁消毒。

3.病严重的苗圃,应进行土壤消毒。

4.及时清除重病株,用少量5氯硝基苯粉或2%硫酸亚铁水溶液消毒,浸泡周围土壤。

5.可使用50%福美双可湿粉2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粉400倍或100%抗霉菌素水剂ppm药液灌根。

6.幼苗发病初期,用50%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或2%硫酸亚铁水溶液浇灌,用药液润湿土层约10cm。

7.加强肥水管理,使植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避免使用不腐熟肥料,以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

三、紫荆易患枯萎病的时间和环境

枯萎病主要由地下伤口侵入植物根部,破坏植物的维管束组织,沿导管扩散到植物顶部,导致植物枯萎,最终死亡。这种疾病是由真菌中镰刀菌的感染引起的。细菌可以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存活时间长,次年6~7月,病菌通过地下害虫和水流传播根部。土壤微酸,有利于发病。适宜温度约为28度。主要通过土壤、地下害虫和灌溉水传播。一般6至7月发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