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又称柏树、扁柏,是柏科(Cupressaceae)侧柏属针叶常绿乔木,原产于中国和朝鲜,是中国特产树种,经过多年的生长,树高可达20m,胸径可达1m,树冠5年龄为尖塔形,老树为广圆形,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侧柏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1经济意义和分布
1.1经济意义
侧柏是一种珍贵的材料树种。其木材柔软、硬度适中,具有香味、耐腐蚀性和直纹理。它是造船屋和码头的良好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电杆、矿柱和枕木。它还可以制作家具和雕刻细木工材料。
侧柏树是一种常见的绿化树种,形状美观,枝繁叶茂,四季常青,香味浓郁,害虫少,适应性强,常种植在寺庙和陵墓中。侧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也可以用来制作香料[1-2]。
1.2分布
侧柏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针叶树种,分布在辽宁、四川、宁夏、湖北、河南、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云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其垂直分布适合当地,吉林省分布在海拔250m下面,华山分布在海拔地区1000~1200m地区;陕西、云南分别分布于海拔1500、2600m左右区域。

2树种特性
2.1形态特征
侧柏属常绿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广圆;树皮薄,浅灰棕色,条状纵裂;大枝倾斜;小枝排成平面,扁平,无白粉。叶鳞片状,叶二型,中央叶倒卵菱形,背面有腺槽,两侧叶船形,中央叶和两侧叶互相生长。雌雄同株异花,雌雄单生于枝顶;雄球花有6对雄蕊,每雄蕊都有花药2~4;雌球花4中间的对珠鳞2对珠鳞各有1~2个胚珠。球果阔卵形,近熟时蓝绿色被白粉,种鳞木质,红褐色,种鳞4成熟时张开,背部有一个反曲尖,种子脱出,卵形灰褐色,无翅,有棱脊。花期3—5月,种熟期10—11月。
2.2生态学特性
侧柏是一种年降水量的温带树种300~1600mm、年均气温8~16℃它能正常生长,对干旱和寒冷有很强的适应性。当年降水量200mm、土壤含水量5%或遇-35℃低温仍能生存。
侧柏是一种中性树种,对光的要求中等,抑郁0.8密林可以自然更新,但幼苗和幼树有一定的抗阴性。耐寒性差,抗风性差,耐干旱,喜潮湿,不耐洪水。耐贫瘠,可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20多年后,它需要光性增强,需要一定的透光率才能正常生长。它对土壤有很强的适应性。各种土基本上可以正常生长,但最喜欢石灰岩发育的土壤。
2.3生物学特性
侧柏是一种浅根植物,其根浅根植物25~30cm土层、侧根水平伸展发达,须根密集分布在基础周围,根幅为冠幅1.0~1.5倍,生长缓慢但寿命长,树龄达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仍保持枝繁叶茂的形态。

3造林技术
3.1造林地选择
侧柏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在各种机岩或土壤中正常生长。但侧柏不耐水湿,抗风能力小,不宜在水湿低洼地、冲风口山地、风速大的地方种植[3]。
3.2造林密度
侧柏在前100年内生长缓慢,树冠窄,根系分布浅,抑郁时间长。为了促进其抑郁,其初始植入密度为5000~6000株/hm2,后期根据抑郁情况进行间伐。
3.3混合树种的选择
由于侧柏生长缓慢,树冠狭窄,杂草容易在林地内繁殖。在侧柏造林过程中,为了抑制杂草的生长油松、元宝枫、刺槐等树种,或与紫穗槐、沙棘、胡颓子等灌木树种混交。
3.4整地
在侧柏造林过程中,细致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重要保证[4]。侧柏造林通常选择干旱贫瘠的山区,因此整地方式通常包括鱼鳞坑整地、水平沟整地、水平阶整地,需要提前整地1个季节为好。
3.5造林
侧柏造林可选春季、雨季或秋季,冬季寒冷干燥不宜造林。造林苗木一般选用裸根苗、一至二年生容器苗、二至三年生移植苗。常用的造林方法是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容器苗造林,也可采用大苗造林,但大苗造林需要多次移植,以培育其发达的根系。
3.6幼林管理
一是松土除草,可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二是越冬防寒,可覆土覆草防寒、涂白防寒;三是林粮间作。由于侧柏生长缓慢,树冠狭窄,种植后可在林粮间作用,以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