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六星黑点蛾、褐边绿刺蛾等有害生物防治危害悬铃木。防治上多采用人工捕捉或黑光灯诱杀成虫、杀卵、剪除虫枝,集中处理等方法。成虫和初孵幼虫大量发生时,可用化学物质喷洒枝干或树冠,40%氧化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90%敌百虫晶体,25%溴氰菊酯乳油等100~500倍液。用注射堵孔法防治已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对于多数天牛、木蠹蛾幼虫可采用:用注射器或用药棉沾敌敌畏、氧化乐果、溴氰菊酯等1~50倍液塞入虫孔;用磷化铝片或磷化锌毒签塞入虫孔,外用黄泥密封,效果好。法桐霉斑病是主要病害,防治可采用换茬育苗,严禁重茬;秋季收集床苗落叶烧去,减少越冬菌源;5月下旬~7月,喷洒播种栽培的实生苗1∶2∶200倍波尔多液2~3次。
有防病作用,药液要喷到实生苗叶背面。

一、白粉病
1、法桐白粉病发病症状
法桐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芽。受害者新梢表面覆盖一层白粉,新梢间短,后期病梢上的大部分叶片干燥脱落;叶片受伤,背面产生白粉斑块,前叶呈黄色,深度不均匀。严重的叶子正反两侧都覆盖着白色的粉末层,皱缩卷曲,使叶子变黄,提前脱落;白粉细菌危害法通芽,使芽形细长,顶部尖细,芽鳞松散,严重时导致芽死亡。轻度感染的芽在第2白粉病梢在萌发后形成。
白粉细菌感染法桐后,潜伏在树体内,一般每年5~6月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小白斑,逐渐扩大,导致嫩叶皱缩、纵卷、新梢扭曲萎缩,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发病严重时,在白粉层中形成小黄白斑,然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或黑褐色。导致叶片提前枯萎脱落。

2、法桐白粉病发病条件 法通白粉病是由一种寄生真菌引起的。细菌侵入法通树后,以细菌丝的形式潜伏在芽鳞片中越冬。第二年法通发芽时,休眠菌丝侵入新梢,子囊孢子放射闭囊壳进行初始感染,吸入树体表面寄主组织吸收养分和水分。并在寄主表面不断扩展;等到温度升高21~25℃、湿度达到70%孢子开始大量繁殖传播,每年都有法桐白粉病4~5月份和8~9月份出现2次发病盛期。温暖干旱的春天、凉爽的夏天和晴朗的秋天是疾病流行和扩张的主要原因。温暖干旱的春天、凉爽的夏天和晴朗的秋天是疾病流行和扩张的主要原因。

3、品种选择
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选择发病轻或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无病植株购苗。购入苗木
严格清除染病株,杜绝病源。苗木离开苗圃时,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将病菌传入新区。
3.1清除病原
树木休眠期应清理园林,切除病枝和芽;春季及时发芽,生长期及时切除新病枝、病芽、病梢和病叶,并从法通种植区集中处理。冬季结合修剪,尽量切除病芽、病梢、发病严重、冬芽带菌量高的树木,经过几年的重剪,可取得良好的防病效果。
3.2加强管理
合理密植,疏剪密枝,使树冠通风透光,减少白粉病菌感染。增强树势,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部分氮肥造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导致桐树生长旺盛,营养供应不及时削弱树势,降低抗病性。
3.3生长期喷药防治
重点防治春季,在发病初期控制病情。春叶萌发后,冬季休眠期修剪后一般喷洒1次5°Be石硫合剂,展叶初期喷施代森锰锌预防;发病后可使用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2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1次,连续2~3次
二是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4集中管理
法桐在城市绿化上用量多、面广,应进行统一防治,对重点发病区域要注意观察,结合适当修剪病害严重枝干,加大防治力度,在药物的使用上,几种最好药剂应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性。

二、霉斑病
叶子上出现了法桐霉斑,叶子背面出现了许多灰褐色或黑褐色的霉层,有两种大小,直径小的霉层0.5~1mm,大型霉层2~5mm,胶着,相应叶片正面出现不同大小的近圆形棕色病斑。 该病菌以蛹孢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5实生苗在月下旬开始发病,6~7月是盛期,到11月停止。夏秋多雨,实生苗木幼小或过密发病严重。幼苗和幼树受害较轻。大树上没有发现疾病。
三、防治措施
1、严禁重茬播种育苗。秋季收集床苗落叶烧去,减少越冬菌源。 2、5月下旬至7月,喷洒播种栽培的实生苗1:2:200倍波尔多液2~3次。
2、有防病作用,药液要喷到实生苗叶背面。特别推荐:真菌引起的病害特效,如喷克菌和阿米西达。
